废铁回收
您当前所在位置:首 页 >> 废铁回收
福建废旧物资:钢铁废弃物摇身一变成“金疙瘩”
Date:2016/8/25 浏览人数:1263

    “垃圾只不过是放错地方的资源,现在通过发展循环经济,过去让企业、社会头疼的钢铁废弃物,而今变成了金疙瘩。”首钢迁钢循环经济产业园负责人刘金明深有体会地说。


    几年来,该园所在地迁安市经济开发区紧紧围绕“发展链式经济、扩大循环规模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”的目标,大力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,现已形成了以钢铁冶金循环产业为核心,装备制造、煤化工、环保产业等上下游产业融合,链式聚集的网状化、链条化、循环化的产业链体系,去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46.8亿元,成为迁安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主力军。


    循环利用减排增效

 

    在位于该区的首钢迁安循环经济产业园内,年处理90万吨钢渣的迁钢钢渣综合利用项目已全部投入使用,通过“2次破碎3次筛分6次磁选”对迁钢钢渣进行处理,得到渣钢系列产品及尾渣。渣钢用于提纯,年可加工低品位渣钢12万吨,产出高品位炉料、鱼籽钢和新型建材原料等,并可实现在线污水的100%循环处理、回用,无新污染产出。尾渣用于综合利用,钢渣尾渣制砖生产线年可制砖300万块,不仅“制砖不用土,烧砖不用煤”,而且强度高于普通标准砖。


    据了解,这一循环利用项目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.228284亿元,实现利润2686.3万元。将钢铁生产中的最后固废制成建筑用砖,不但实现了钢铁工业生产的固废“零排放”,更让企业见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。“减少排放,企业增效,这一减一加,正是企业积极参与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所在。”刘金明说。


    以上,只是迁安经济开发区发展循环经济的一个缩影。该区按照循环发展的理念,大力实施节能减排工作,广泛推广高炉富氧喷煤、煤气综合利用、余压余热发电、“三废”循环利用等技术,园区内吨钢综合能耗明显下降,“三废”基本全部利用,其中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7.8%,焦炉煤气利用率达到了100%。首钢迁钢公司、九江线材有限公司等三分之二的企业靠余热、余压发电实现了自我供给,企业自发电量基本达到总耗电量的50%-70%;九江线材有限公司、河北松汀钢铁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都建设了污水处理厂,达到零排放,实现了废水回收再利用。


    钢铁废弃物摇身一变 成“金疙瘩”


    循环链条不断延伸


    迁安经济开发区围绕钢铁、焦化产业发展优势,提出建设以精品钢铁为主,装备制造、煤化工、环保建材等产业相互关联的生态环保型省级先进制造业工业聚集区,以循环经济发展为目标,对园区进行企业内部小循环、产业间中循环、社会大循环的发展规划及引进、建设。目前,该区已经形成以钢铁、焦化行业为核心的主导产业链条,中化煤化工、蓝海焦化、宝利源焦化、宏奥焦化等大型焦化企业与园区首钢迁钢、九江线材、松汀钢铁、荣信钢铁等钢铁企业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循环。


    该区还按照大群体、小规模的思路,依托钢铁产业的原发优势,在延伸产业循环链条上下功夫,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建设耗钢项目,形成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,打造钢铁深加工产业集群。产业集群规划面积1000亩,主要发展法兰盘制造、专用设备制造、非标设备加工、钢结构生产等耗钢产业,目前,已有13个项目落户,累计完成投资18.6亿元。这些耗钢产业项目虽然投资规模不大,但都是以本地钢铁为原料,年耗钢量达160万吨,而且生产的产品大多属于钢铁冶金设备,实现了原料来自钢铁企业、产品服务于钢铁企业的闭合循环圈。


    技创新助推循环


    为了调动企业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,迁安今年积极筹集专项资金5300万元,用于鼓励节能减排项目建设,扶持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发展。园区则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助推器,鼓励企业加大新产品、新技术研发力度。


    目前,园区内多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,并与上海交大等国内知名院校合作,成立院士工作站,为公司技术攻关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。以首钢迁钢为代表的钢铁企业,采用当今国际国内的先进技术达220项,科技创新正成为园区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内生动力。园区内的思文科德迁安金属包装有限公司,曾是一个传统的钢铁低端初加工企业,通过科技创新拥有了国内一套八色印铁设备,从而摇身一变为钢铁精品深加工的高科技企业。